對于古建筑施工工藝的要求和質量監控的措施,施工中我們必須熟悉傳統的施工法則,還要結合現行規范。監理工作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首先對所監理的施工項目要有一個文化價值的定位,有一個仿古年代的時空界定。應該把我們所監控的項目,視為一件藝術品的創作,是一個中華文化歷史符號的再現,有了這種文化品位的監控意識,就有助于我們在監理過程中把握方向。換句話說,古建筑項目的施工不是單純的工民建項目的施工,中國古建筑項目的重建、新建、修復是一種文化環境的重塑,對此對它美學價值的把握,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首先我們應該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要認真研讀圖紙,傾聽設計方的設計目的,傾聽專家學者的意見;在重建的項目上更要聽史學者,民族學者的意見。從工程施工主體結構出發,我們一般可以把工程分為基礎工程,大木作工程、小木作工程、屋面工程、石作工程、樓地面工程、彩繪及裝飾工程。對各個部類的工程反復進行研究,并結合施工方的組織設計,大體把握住施工中可能會出現的質量隱患,將前期意見提交施工方,設計方共同商榷,形成科學、合理的監理方案。
第三、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施工監控中要特別注意,對各個工程部類質量應緊密跟蹤。不疏于每個環節的監控,對于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材料堅決不能進入施工場地,特別對材料的再次處理和加工要堅持既定的程序和原則。比如對生石灰的發熟,木材的干燥處理,選瓦這些細部的工作都要加強質量監控,在施工中要建立質量監控的聯動體系,要形成以監理人員為主體,施工方項目經理、施工員、質檢員層層負責的質量跟蹤聯動體系。
第四、古建筑施工過程中工程量計量,比其它工民建項目更具有特殊性。因為古建筑的施工,從某種意義上講,活化勞動所占投資的比例要大些,施工中工程量的認定、價格的合理界定,都沒有一個系統的、科學合理的參照體系。作為建設監理單位,是服務于業主的,我們的任務是投資控制、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所以我們就要清楚每一項工藝和每一種材料的實際價值,這樣才能公證的評價,認定每一項施工項目的投資價值。目前從我們國家的工民建項目其預決算體系中還沒有規范合理的定額,用于古建筑的投資監控管理,所以細部的工程施工和特殊工藝施工都只能在現場根據實際工作內容來加以認定。
綜上所述,對古建筑的施工監理,我們應該做到樹立一個觀念,確立一套方案,建立一個體系,抓好一個控制,這就能系統的發揮建設監理工作服務于項目作用。以下筆者將從不同的工程部類對古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監控的措施進行具體闡述。